束懷瑞院士:現代果業機械化應加快速度
當前,我國蘋果產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?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?
名園藝學家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表示,目前陜西乃至中國蘋果產業已經到了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,走符合中國實際的適度規模經營道路發展現代蘋果產業,參與世界競爭,繼續穩固我國蘋果在世界農產品領域中的話語權,是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。
經濟參考報》記者在陜西、山東、甘肅等多地采訪發現,目前全國乃至全球的蘋果需求已經基本達到頂點,一味地實施規模擴張必然會導致果價下跌、果品滯銷。因此,從全國而言 ,限制種植面積 、提升果品品質 ,走高產 、優質 、的現代農業之路 ,是蘋果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束懷瑞認為,目前,蘋果產業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,引起足夠重視。
一是蘋果產業受到了國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,相對質優價廉的外國蘋果進口量劇增的“雙重擠壓”。
束懷瑞說,由于栽苗機 、壓條圃刷根機 、苗圃多功能三輪拖拉機等在內的現代果業機械使用率和普及率不高,施肥、打藥、采摘、修枝、剪枝等基本生產工序,還要依靠人工。近三年來 ,陜西和全國的人工成本、生產資料投入呈上升態勢 ,據統計 ,陜西 、全國各地一斤蘋果的地頭收購價如果不能達到2元以上 ,農民就沒有收益;而波蘭蘋果的到岸價格只有每斤1元出頭。
二是品種結構失衡 。
在陜西全部1100萬畝果園中,喬化栽培占總面積的90%以上,15年以上樹齡的果園達到400萬畝 。另外 ,紅富士一枝獨大的現象非常普遍,栽植規模占總面積的70%以上;早、中、晚熟品種搭配不合理 ,目前陜西70%的面積和80%的產量以晚熟品種為主 ;鮮食與加工品種比例不協調,9成以上品種以鮮食為主,加工專用型基地建設滯后。
三是有機肥施用普遍不足。
束懷瑞說,陜西乃至全國果區都面臨著有機肥投入總量偏少的困境。“由于大量施用化肥,陜西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在1%左右,遠低于發達國家4%到8%的平均水平,這導致果園平均畝產只有1000公斤左右,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。”
天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,根據市場需求,自主研發了系列有機肥撒肥車。該機以播撒石灰、各種漚肥、有機肥為主。該機技術性能優越,通過性能強,適應性廣,可靠性高。
四是果樹種苗發展嚴重滯后。
束懷瑞說,我國年產果樹苗木量超過1億株,但大量優質苗木需要從國外進口。僅2016年,陜西監管進境蘋果苗就達180萬株。目前,陜西果樹種苗生產經營60%以上以家庭育苗戶為單位,從未經品種認定、純度低、病蟲害嚴重的果園采穗,沒有考慮到砧木接穗間的親和性、抗逆性、適應性,培育的果苗質量較差。
五是產業化程度過低。
束懷瑞說,陜西果品貯藏能力僅占總產的30%,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;蘋果加工以初級產品和原料供應為主,精深加工產品開發不足。同時,陜西受制于行政區劃和區域權限,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整體形象。不僅如此,蘋果種植覆蓋到的6市43個縣(區),品質差異明顯。
束懷瑞表示,從近幾年實際情況分析,高中端的優果優價不愁賣,低端的劣果次價銷售難,這說明蘋果有效供給存在問題,加之洋水果進口量劇增等,蘋果產業發展風險加大。
他說,陜西乃至全國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,亟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突破。
一是走適度規模的生產經營道路。
他說,與國外動輒成百上千甚至過萬畝的戶均生產不同,陜西戶均經營果園僅為6到7畝,且大部分處于山地,但這也為果農管好每一個蘋果提供了可能,生產出營養、有機、綠色、安全、好看的中高端水果,走50到100畝左右的適度規模經營道路,是可選的方式。
“要引導農民以中高端蘋果種植為導向,加大出口果品基地建設力度,分區域建設包括濃縮蘋果汁原料果、鮮食蘋果等各類專業生產基地。防止農民一哄而上種植蘋果后,因為市場、天氣等原因遭受損失再一窩蜂挖樹的現象出現。”束懷瑞說。
二是持續不斷推進技術創新。
束懷瑞說,每一個蘋果品種的出現,從其研究到終生產出來,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。在我國目前一百多個蘋果品種中,能夠長時間、成規模種植并為農民和專家接受的寥寥無幾,而市場對多元品種、上市時間早晚的需求又是多種多樣的,因此應嚴格鑒定適宜栽植區域,因地制宜確定優勢品種,擴大早、中熟品種種植規模,逐步降低紅富士“一果獨大”的格局風險;同時要加強對瑞陽、瑞雪等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,保護住本土的優勢品種。
三是加大懂技術、善管理的工匠式勞動力的培養力度和水平。
他說,隨著“果二代”、“果三代”愿意回鄉種果的年輕人日益減少,智能化勞動力的缺乏是可以預見的事情。因此,培養農業方面果樹領域的專業性新型職業果農,讓愿意并且具有接受能力的人進行規?;?、標準化、技術化操作,是發展現代果業的必要條件。
四是注重果品誠信建設和品牌打造。
他說,目前全國高端蘋果的年產量,只占全部蘋果產量的25%,優果率太低是目前全國蘋果生產的短板。因此,各果區要增加選果線,冷藏庫、氣調庫建設,要消除空白縣,并向銷區轉移,打造“綠色、有機、安全、營養”的陜西蘋果品牌,并致力于持續不斷生產出優質蘋果。只有這樣,才能保障陜西蘋果產業的持續、健康、快速發展。
一、時間、地點
時間:2018年10月26日,下午
地點:湖北省武漢國際博覽中心(漢陽區鸚鵡大道619號)
二、會議組織
主辦單位:
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
承辦單位:
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農機具分會
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果蔬茶機械分會
三、議程安排
1.西北蘋果園機械化新技術與新機械
——楊福增教授(西北農林科技大學)
2.果樹苗木繁育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
——楊欣教授(河北農業大學)
3.鈣果機械化收獲技術
——賀俊林教授(山西農業大學)
4.基于機械化的果園建園方案
——司鵬副主任(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所)
5.甘肅特色林果機械化發展現狀與思考
——黃曉鵬教授(甘肅農業大學)
6.新疆兵團果園機械化現狀及發展方向:以施肥機為例
——賈首星研究員(新疆農墾科學院)
7.桃園生產機械化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思考
——鄭文鐘副教授(浙江大學)
8.適用于機械化管理的樹形及整形方法
——李勃研究員(山東省果樹研究所)
歡迎行業同仁積極與會。會務聯系:苑同寶副主任,電話:18810759960(同微信,添加請備注清楚:姓名、單位、職務),郵箱:328894044@qq.com。